如何辨别池塘水质好坏及简单的调节方法
来源:
www.hblsdwyy.com | 发布时间:2023年07月12日
一、池塘水质的观察
池塘既是鱼类生活的环境,又是培育天然饵料的场所,所以了解池塘水质情况非常重要。要想养好一塘水,必须先管好一塘水,要管好一塘水,首先要认识水质,并了解其变化规律才能进行科学调节。
水质是水的物理性、化学性和生物性的综合表现。通过物理、化学和生物学测定可以了解水质状况及其变化规律,通过肉眼观察外表状态,也可以分析内部变化状况。
良好的水质,一般大多为绿褐色和茶褐色。这种水一般春、夏、秋每天都有变化,即早淡、晚浓,并有轻度“水华”(水表面下风头有藻同色油膜状物或颜色深浅不同的大状团块)。这种水质显示水的物理性、化学性、生物性处在良好的动态变化中,这是池塘所追求和应保持的水质。
凡是不好的水质,一般为蓝(绿)色、砖红色、淡灰色、黑灰色或乳白色。这些不好的水质,大多数都发生在夏天高温季节,而且无每日早、晚淡浓的变化。
1.蓝(绿)色水质,大多为鱼类不易消化的蓝藻占优势(微囊藻或颤藻式栉旋藻等),对鱼类有利的蓝藻(螺旋鱼腥藻)很少并难得出现。一旦形成蓝藻优势,水质非常顽固,稳定,不易改变。这种水透明度很低,蓝藻光合作用产氧能力很差,特别是形成“水华”后,池塘下风头飘浮一层蓝藻藻体,死亡后呈现天蓝色,岸边能嗅到鱼腥味。在这种水质中鱼类生长缓慢,甚至不长,还易于泛塘。
2.红色水质,一般为裸藻优势水质,一旦裸藻优势形成后,在藻体繁殖盛期出现“水华”水色草绿并有明显早晚变化,但藻体由盛转衰,会大量死亡飘于水面,裸藻的砖红色细胞核显现出来,使水呈“红”色。裸藻壳厚,鱼吃后不易消化,藻体死后浮于水面,使水体缺氧,鱼类易于浮头,泛塘。
3.乳白色水,是小型浮游动物轮虫和小型枝角类形成优势的水色,表明池塘中放养花鲢(滤食性鱼类等)很少,或者没有混养花鲢,由于浮游动物量大,池塘耗氧多,加之浮游植物少,产氧能力差,鱼类极易浮头、泛塘。
此外,还有黄绿色和深绿色水。这类水每日早晚也有一定浓淡变化,水体溶氧量高,但营养价值不高。这种水是由于缺氮(黄绿色)或氮太多(深绿色)所致。
二、池塘水质的季节变化
1.每年冬季和早春水温低,池水处于相对静态之中,水质清澈或保持夏秋季遗留下来具有一定肥度(一定浮游生物)的水供鱼越冬。此时的水质调节方法是清塘消毒、施基肥、为翌年鱼类饲养打好水质基础。
2.春季到夏初(3-6 月份),水温不断回升,秋季到冬初(9-11 月)水温又不断下降,这两个季节水温在 15-25 度或略高的水平上来回波动,同时昼夜温差较大,水体上下对流交换好,水质处在良性运动中。
根据主养鱼类不同,进行视水质清瘦程度适当追肥,投饵,可形成良好的水色、水质。所以这两个交替季节是一种鱼类生长较快的季节。这两个时期,特别是交叉阶段,经常注入新水,并使用对症药物预防鱼病,其中调节水质尤为重要。
3.夏季 7-8 月间,水温高,经常在 30 度左右波动,并且昼夜温差小,水体上下对流交换差,严重时,甚至处于静止状态,水体上下的水温、溶氧和其他理、化、生物因子分层现象明显,池塘生态条件很差。加之通过春季鱼类快速生长,池塘载鱼量增加,池塘营养盐类减少,甚至缺乏,大多数是缺磷严重。所以此时期容易形成不良的水质、水色。
一旦遇上天气突变(气压低,闷热天,雷暴雨),打破池水静止状态,水体上,下剧烈交换,水质极度恶化,极易发生鱼类浮头、严重浮头直至泛塘,造成毁灭性损失。
三、池塘水质的调节
夏季水温高,容易形成不良水质,整个池塘系统犹为紊乱和难以改良。因此高温季节亟需人工调节水质,其他时节的水质较稳定。
首先,当需要施肥时尽量少用有机肥,即使要用也一定要用腐熟的粪肥,以免坏水,提倡巧施化肥,夏季宁愿水体清瘦也不要水肥。
第二,经常注入新水并冲动上下水层,可免很多水质恶化的问题。
第三,用好增氧机,增氧、曝气、搅动水层“三位一体”,特别是天气剧烈变化前后进行池塘增氧,防止鱼类严重浮头和泛池,水体溶氧充足了,其他问题可以迎刃而解。
第四,施用调节水质药物,在水质正常时投施生石灰中和并稳定水质效果特优。
四、水色不同的调节方法
1.对于蓝(绿)水和砖红色水,采取大量换水,搅动水体增氧,必要时,局部用硫酸酮(或络合酮)或络合碘等药杀浮游动物,配合增氧,加水,防止泛塘,增施磷肥或微生态菌肥等综合方法进行调节。
2.对于淡灰色和黑灰色水,增施磷肥的方法调节。
3.对于乳白色水,采取杀虫剂药杀灭浮游动物和增施化肥的方法进行调节。若施化肥的效果不佳,显示水质中还缺乏其他营养素,则采取适量有机肥配合调节。
此外,对于某些食用鱼池,由于鱼种放养不合理,如放养鲢鱼,鲤鱼密度大,对池塘浮游生物强度滤食。尽管施肥,浮游生物仍难以繁殖、生长,故此时应轮捕鲢鱼、鲤鱼,适当减少其数量,但不能不放,以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。
五、水质应急变化的调控措施
还有一种特殊情况,水体自身就是一个变化的水文生态系统(不变化就已经是死水了)也具有自净的作用,有时是短时间的随天气(骤)变化而水系统自身也随之发生应对变化,出现一定的水质应急状态,在此种情况下,不要匆忙的急于投入物品意欲改(调)水,可以观察时日(大约一两天),注意细察是否有恶化的趋势,有时水体在一定的(短)时间后会自动恢复正常状态,不要动不动就投药(含生物制剂),任何调水改水药品虽然有利但也有弊,有时可能反而会破坏水体系统,适得其反,其实,如果自感不踏实时,只要开动增氧机或加点水就行了。